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凯发官网首页|胡亚权:我为何如此热爱这座城市?

发布时间:2025-10-15 18:15:03    次浏览

算起来,我在兰州生活整整50个年头。1963年,我从甘肃陇南一个小县城岷县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8月底,我来到兰州大学报到。那年是三年自然灾害后恢复的第一年,看到宿舍楼下雨水槽有烧火的痕迹。高年级同学说,那是学生用铝饭盒煮菜叶来着。当时兰大有3千名学生,也是甘肃第一,西北第二什么的。学生大部分很穷,平常不出校门。只有星期天,约上一两个同学登山。夏天我们每周登一次皋兰山。这座山相对高度500米,年轻人上下一回大约3个小时,我们从火车站附近山脚下抄小路上攀。在山顶,常常遇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从龙尾山那边走过来,估计有80来岁了吧。后来一打听,原来他是赫赫有名的兰州二中校长赵元贞先生。赵先生1879年生,后来去美国留学取得矿业博士学位,回国后兴办教育,兰州二中的前身志果中学就是他创办的。1963年当时已有84岁高龄。兰州人崇尚有为之士,赵先生成了人们的榜样。那时候2129米高的皋兰山顶叫三台阁。没有阁,只有一个土圈子,长着两三棵歪脖子树。据说,那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修的碉堡。其实历史上的确有阁。那是1399年明代第一代肃王朱瑛所建,原名魁星阁。有清一代两次修整,辛亥革命一次修补,1924年被人拆毁。今天的三台阁是1984年由兰州市政府重建的。 出兰大向东,到处是农田,向北是雁滩,几乎全是菜地果园。当时兰州以瓜果城自豪。最有名的是白兰瓜。白兰瓜原名华莱士,那是一位美国人的名字。1943年,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的张心一博士,邀请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罗德明博士来兰州帮助研究解决干旱问题。罗德明认为兰州很适宜种植甜瓜,并答应回国后捎一些“蜜露”瓜种,在兰州试种。次年元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访华途径兰州时,亲自将罗德明捎的“蜜露”瓜种子交给张心一。1954年经张心一组织在兰州地区的砂田里试种成功,因种子系华莱士携来兰州,故将此瓜起名“华莱士”,以示纪念。1956年,时任甘肃省生长的邓宝珊先生,取此瓜纯白而获源于兰州之意,提议更名为“白兰瓜”。兰州瓜果摊子一律以深蓝色土布垫底,上面的水果显得格外鲜艳精神。兰州是一个移民城市。据说兰州1949年8月26日解放时,只有8万人口。第一个五年计划,这里成了大西北工业发展的重点,引进了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工业。中国科学院几所分院也落户兰州。加上支援边疆。随之而来的工人、商人、技术人员、科学家、教育人员蜂拥而至,使得兰州的科技人才比例一度名列全国前茅。1960年代初期,兰州市发展到将近100万人口。你走到街上,很少听得到兰州话。兰州话是一种颇为幽默的方言。兰州人把会说普通话叫“拐地一口京兰腔”,水均益说的那种。 1968年我大学毕业,在解放军农场、农村锻炼3年后,于1971年又回到兰州。我被分配到甘肃人民出版社当编辑,在出版社一坐40年,有30年在做杂志。要说我做的最费心的一件事,就是办《读者》杂志。1980年时任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曹克己提出办刊物,让我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也是68届的郑元绪两人创办一份杂志。1981年5月《读者文摘》问世,她就是今天的《读者》,经过30年三代编辑不懈的努力,这份籍籍无名的杂志居然发展到大众类期刊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用1980年代初来过兰州的余秋雨的话,在龙尾山下,黄河之滨,几个无名有为之士,居然办出了一份世界有名的好杂志。龙尾山就是皋兰山的西麓。古人将皋兰山看做一条龙,东边像龙头,叫龙首山;西边像龙尾,叫龙尾山。出版社就坐落在龙尾山下。那时候到外地出差,同行们必然要提出一个命题:为什么中国最大的杂志不出在北京上海,却偏偏出在偏僻的大西北兰州?后来这个命题被称为“《读者》现象”。我的回答是,你们不了解兰州,更不了解甘肃,欢迎来这里看看。1990年代,我往往骄傲于兰州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不缺水不缺电不堵车;现在除了不堵车这一条,其他照旧,且有进步。堵车嘛,用兰州人的话说,那纯粹是烧的,明明知道兰州城两山夹一水,地面狭窄,还要买车。“姊妹们,咱有钱。不买车的是籽仔子。”且用兰州话 说一下试试那种感觉。 2012年我退休了。退休闲暇下来,有时也在想,我为何如此热爱这座城市?第一,我在这里安身立命。办成了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有人说兰州有三张名片:黄河、《读者》、牛肉面,其中一张名片里有我的劳动。第二,兰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兰州现有300万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方言、不同面孔的人为着不尽相同的人生目的,用着不尽相同的劳动方式,和谐地生活在一块儿。节假日,他们悠闲地躺在黄河两岸的茶摊子上的马扎子里,看着滚滚黄黑向东流去,显示出自己人生的安详大度。有北京朋友来兰州,我们请他在河边游船上喝大扎大扎的啤酒。他说,那种感觉在北京没有过。第三,兰州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2000年兰州市政府建设黄河风情线,东西40公里,10年后看,此举壮哉。如果一个外地人初次来兰州旅游,他一定会被风情线上的地标吸引。百年中山桥的沧桑、黄河母亲雕塑的柔美、白塔山入夜的水墨丹青、兰山夜眺的银盘泄珠,还有一年四季的风筝客,他们用LED灯装饰了兰州美丽的天空。第四,兰州气候宜人。这里夏天最高摄氏30来度,而且只有那么几天;冬天最低摄氏零下20来度,也只有二月的几天。夏天凉风习习,冬天房间其暖融融,在中国能有几个大中型城市可比。第五,兰州有牛肉面。任何一个兰州人出远门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吃上一碗牛肉面。牛肉面是什么?是老家兰州的味道,是西北人的味道:敦厚鲜明豪爽泼辣。第N,这里有朋友同事亲戚家人。人一辈子生存,最重要的环境即在于此。就像鱼与水,种子与土壤,空气与呼吸,阳光与生命。作为一个生物个体,这些条件越优厚,就越幸福。 这就是我爱兰州的理由。By胡亚权 胡亚权,甘肃武威人,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读者》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原文由看见兰州整理发布你为什么爱兰州?林徽因曾写过:“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你会因为什么而爱上兰州?有人说,因为这里是家乡。有人说,因为这里有爱的人。有人说,因为夏末口渴焦躁时尝到了一口清甜的白兰瓜。有人说,因为有次在吃牛肉面的时候,一个陌生人帮我倒醋,分量刚刚好。而对莎小妹来说,是兰州人特有的幽默感。是“耍粹”一样的得瑟,是“黄河又没盖子,随你跳”的调侃,是“花椒树底下长大的——麻利的很”的赞美。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两句幽默的兰州话,保准心里马上照进阳光。什么细节/故事让你觉得兰州是个好地方,或是在哪一瞬间,你被这座城市所打动了呢?留言给莎小妹吧。*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看见兰州”,(或搜索公众号ID:kanjianlanzhou),相信你会收获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