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5 18:15:03    次浏览
集团业务涵盖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全球开放产品平台、互联网金融四大板块,产品范围覆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房地产基金、公募基金、类固定收益等全市场,包含人民币、美元两条产品线,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权委托、资产配置、高端教育、高端保险、融资租赁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源:News风暴作者:宋媛媛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小诺领读在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中,“去杠杆”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具有世界级挑战难度的任务、金融高风险的源头。10月16日,《中国债务:如何走出高杠杆陷阱》一书的发布暨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深入地讨论了中国杠杆问题的成因、现状并给出了建议及解决策略,诺亚财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作为该书作者之一也参加了这次讨论,并给出深度观点。推荐读物:《中国债务:如何走出高杠杆陷阱》作者:金海年、姚余栋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的发展逐步放缓。中国债务问题(高杠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列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其中去杠杆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具有世界级挑战难度的任务。今年5月,业内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谈到,高杠杆被看做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的储蓄泡汤,是要命的一大问题。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从企业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银行债转股、依法实施破产、股权融资七个方面打出了组合拳,求解去杠杆难题。10月16日,《中国债务:如何走出高杠杆陷阱》(以下简称《中国债务》)一书的发布暨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深入地讨论了中国杠杆问题的成因、现状并给出了建议及解决策略。经济放缓 高杠杆问题凸显在经济学领域,“杠杆”指的是通过借债、融资等方式,以较小的投入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融资、借贷、地方债等都属于“加杠杆”。“去杠杆”主要是靠增加有效供给、优化债务结构,逐步降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杠杆率。适度的杠杆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当杠杆过高时,其偿付债务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经历了4次明显的杠杆变化。《中国债务》中介绍,首先是90年代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加杠杆;其次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到2007年的去杠杆过程;第三次是2008年到2011年,为了对抗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大规模经济激励政策增加杠杆;最后一次,从2012年至目前,在经济下行的状况下,杠杆率还处于高涨阶段,国家开始有意识地调控杠杆水平。 “由于中国经济过去增长过快,已经掩盖了存在的债务问题。中国经济只要在运转,什么问题都不会出现,但是运转趋缓甚至停下来之后有一些缺口一定会显示出来。现在从高速增长的状况缓下来了,于是一些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曾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社会债务余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9%。居民杠杆率为39.9%,金融部门为21%,政府部门为57.1%,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问题比较突出,高达131%。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偏高,进一步弱化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对于可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在发布会上谈到,虽然杠杆较高,但目前的高杠杆是可控的,在结构上需要调整。目前的结构现状是:政府的债务不高,企业债务比较高;金融企业不高,非金融企业高;民营企业不高,国有企业高;中央不高,地方高;居民债务不是很高,由于房地产消费导致债务增长很快。他认为,根据现状,在降杠杆时需要循序渐进,用组合手段,以深化改革的方式去解决。多位专家表示,在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此,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债务》主编之一金海年认为,银行在决定是否债转股时,应该完善市场机制,不该由政府部门拉郎配,也不应该因为惧怕失业、税收减损等问题,去维持僵而不死的高负债企业,否则将会造成更大的危机。一位与会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采取的保护主义手段会加大银行风险。据《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广西新余市中院9月底对一起企业破产重组的案件作出了强裁判决,或使12家银行,约250亿元贷款落空,而这250亿元的贷款占该公司全部贷款的比重达93%。创新驱动 引领经济新常态融资难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阻碍。相较美国,中国企业融资成本和利息的负担比较重。金海年在发布会上举例说明:“除去地下钱庄、民间借贷等途径,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大概在5.9%的水平上,而美国是3.58%”。据金海年介绍,企业经营必然涉及到融资,方式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债权融资必然会增加杠杆率(狭义上指债务与经济规模的比),而股权融资是算在企业资产里的,且股权融资并没有偿本付息的负担,不会增加企业的杠杆率,因此不失为一种去杠杆的好办法。从信贷市场来看,2000年以后,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比较快,信贷负债、贷款,占企业融资比重下降到50%到60%。但随着经济形势下行,今年有所回升,信贷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约为79%。目前我国企业在股权融资方面还比较滞后。股权融资占比过低,一直在3%以下,只有个别年份占到了5%左右,相比之下美国企业股权融资比重约为30%到40%。此外,债券市场,应该更丰富、更灵活些。金海年认为,近年来,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较快,从2007年的百分之几的比重,上升到2015年的19%。但目前的债券市场体系,呈现出低风险低收益的态势。融资企业多为大型公司,且融资数额庞大,一般融资都是在10亿以上,中小企业却很难进入债券市场。居民杠杆率低位抬升是一个新的现象。在研究的基础上金海年指出,居民的债务全部是贷款,且主要以消费贷款(房贷)为主。但炒房者、投资者没有杠杆,绝大多数投资者,例如温州炒房团、山西煤老板,全款买进行炒作。而真正的以使用为目的的购房者,在银行方面,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以北京为例),均在200万元以上,四大银行的贷款额甚至在500万元以上。过高的贷款额,一旦房产政策发生变化,居民往往面临着资金的风险。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居民、政府还是企业、银行。任债务问题蔓延会使得经济活力受到约束,社会的净财富减少,对经济长期发展不利。金海年、宋立洪等多位专家在发布会上表示,最终还是要通过发展,创新驱动,增加有效供给,才能让企业利润增加,债务负担相对减少,逐渐才能够最终解决杠杆问题。去杠杆的杀手锏——优先股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李扬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的债务危机线索和别的国家不同。中国企业债务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企业债务如果出问题,银行立刻出问题。由于银行主要是国有,如果银行出问题,国家财政将出问题。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需要建立逆周期操作机制,对信贷企业客户进行未来发展与转型能力的分析判断。金海年指出,不良贷款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僵尸企业,他们更需要的是有效的破产机制;另一部分企业,虽然有一些不良资产,却有一定的经营实力,因为债务过重导致经营困难。针对这种企业,需通过调整负债结构,或适当延期或减轻利息负担,为其去杠杆扩大空间、延伸时间,避免债务危机恶化导致经济危机和发展危机。虽然债转股是去杠杆的杀手锏,但由于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因此,银行应避免普通股的持股方式,而采用优先股的方式处理企业的某些不良债务。据《中国债务》一书介绍,优先股是利润分红和剩余资产分配权力优先于普通股,相当于有固定股息的类似债券的股权,但无权投票参与企业经营。这对于贷款企业来说,因为临时性困难,银行可以将其持有的债权转为优先股,从而避免因为顺周期操作,在经济低迷时抽贷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这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企业去杠杆、银行去风险的两全方案。财富是一个人思考能力的产物。——艾茵·兰德(Ayn Rand)诺亚财富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先锋美国纽交所上市财富管理机构订阅账号:NoahGroup理财热线:400-820-0025官网网址:www.noahwm.com点击【阅读原文】,赶紧预约理财师!↓↓↓